舉世矚目的哥本哈根峰會在一片混亂與爭議聲中閉幕。這一點至少在世界各地媒體輿論對峰會結果的評價不一上便可略見一斑。
英國媒體基本認為峰會未能達成受法律約束的條約就是徹底失敗,並將失敗責任推向中國。
美國媒體則主要聚焦奧巴馬總統和克林頓國務卿在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將國際氣候談判推入一個「新紀元」。
中國媒體則主要認為,溫家寶總理介入是促成《哥本哈根協議》達成的關鍵。
歐美亞非等其它國家媒體的報導亦各有不同側重點。
英國
英國主流媒體普遍認為哥本哈根峰會「徹底失敗」,並認為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方面的「重重阻撓」。
英國能源事務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公開指責中國在峰會期間「否決」了多項減排提議,導致峰會陷入「混亂」局面。
英國首相布朗也對媒體表示,某些發展中國家「綁架了」氣候峰會。
只有英國國內少數懷疑氣候變暖由人類活動造成的學者在媒體上發表評論,認為峰會如今結果並非壞事。
歐洲
德國、法國媒體對峰會結果的譴責程度似乎沒有英國媒體那麼激烈。
很多德國媒體報導顯然對最後協議忽視了歐洲國家意見有不滿意見。
在指責美國、中國等污染大國未能盡職盡責的同時,也有不少分析指出,能夠有美、中、印等大國共同簽署到一項氣候協議中去這件事本身已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法國媒體雖然普遍認為峰會結果無法令人滿意,但是法國評論人士更多的「槍口」似乎還是對準了目前民意支持度直線下降的總統薩爾科奇。
《世界報》刊登了評論文章指出,薩爾科奇在整個峰會期間表現了一貫突出自我,忽視與歐洲其他國家協調的「壞習慣」。
泛美
除了歐洲媒體外,美國和加拿大的媒體對峰會的反應也相對溫和,有的甚至「正面」。
美、加媒體既有報導懷疑「人造氣候變暖」學派的喝彩或喝倒彩聲音,也有報導不少學者認為其實結果「並非那麼糟糕」,「還應看下一步」的消息。
南美洲大國巴西的媒體則主要聚焦峰會上所表現出的世界政治新格局的進一步形成。
巴西媒體紛紛報導指出,促進《哥本哈根協議》簽訂的國家除美、中之外,也有印度、巴西,印尼甚至蘇丹等國家。
此外巴西媒體還普遍認為,峰會結果雖不盡人意,卻不是徹底失敗。
亞、非
多數亞洲國家媒體對峰會結果反應也沒有英國媒體那麼激烈。
一些日本媒體在報導峰會事務時,關注了峰會期間中國與美國主導談判進程的「新世界秩序」。
印度尼西亞媒體也有報導質疑,為什麼印尼這個所謂「大國」卻在峰會期間被冷落,甚至「被拋棄在一邊」?
加勒比島國格林納達的媒體報導認為,大國領導人們不願意作出「困難的決定」,因此最後交出「妥協」的答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