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墨西哥灣事故晉第100天‧漏油或影響生態數十年
(美國‧華盛頓)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週三(7月28日)進入第100天,民眾都對英國石油公司(BP)將最終成功封堵泄漏的油井寄以希望。不過,事件對此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民眾生計的衝擊和影響,依然有許多疑問,甚至會在數十年後才浮出水面。
海灘需數年恢復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環保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週三指出,墨西哥灣的海灘要數年才能完全從漏油事件中恢復,同時完全清除重金屬等有毒物質。
該理事會水利計劃主任貝坎表示,這是墨西哥灣史無前例的悲劇和環境災難,也引起了對海灘管理和其他環境課題的前所未有的疑問。
這家非盈利機構在週三發佈了第20份美國海灘水質的年度報告。
報告指出,在漏油災難發生前,路易斯安那州擁有美國最骯髒的海灘。
路易斯安那州海灘的水質受到人類和動物排污的嚴重污染,不時衛生水平不達標,這項消息可能會讓老饕對路州盛產的海鮮卻步。
去年,NRDC給予亞拉巴馬州的墨西哥灣海灘最高“五星級”的評級,但漏油事件發生後,這個全美最乾淨海灘的稱號已不复在。
去年曾關閉部份海灘
貝坎指出,去年墨西哥灣地區一些海灘曾因病原體和細菌污染,當局基於衛生理由進行關閉,但今年油污導致海灘關閉的數目是去年的10倍。
他表示,如果油污繼續飄散和被沖上岸,更多海灘將被迫關閉。
他說:“油污很難從沙里清除,就算水面的油污清除了也會在近岸沈澱,油污將殘留在海灘直至它完全清除為止。在此之前,它將構成長期性危險。”
週三就是石油泄漏事件發生的第100天了,陽光還在,陽光下的海濱卻再也不見遊客的蹤跡。海灣沿岸的小商業主們無奈的目睹了這一切,只能希望下一個白天內,事情能夠有所好轉。
負責這項事務的是,掌管石油泄漏官員的Kenneth Feinberg,他是前911受害者賠償基金的特別專家。週三他正在佛羅裏達的戴斯丁,和驚慌失神的商業主們會面,解釋他計劃將怎樣用BP籌得的2000億美元來支付“合法的”索賠。
對很多這個海灣地區的商業來說,給他們帶來傷害最大的不是石油,而是遊客的恐慌。如果度假的人對石油泄漏心有餘悸,就會預定到別處去,即便真實情況是,海灘上已經沒有石油了。而根據Feinberg說,這種索賠是最難完成的之一。
週二傍晚,在上圖中的那個位於戴斯丁海濱的“後陽臺”海鮮餐館附近,已經沒有焦油了,但是這裡同樣消失的還有——遊客。
這個海濱餐館的一位經理Buddy Marler說:“這個夏季將會不同於已往。”他遠遠的看著海濱的酒吧間,只有30到40個人在等座位。而Marler說,通常在夏日的週二,會有將近200人等座位。
Marler說,這個夏季,收入可能會減少10%到20%。
雖然心存疑慮,還是有些人來到戴斯丁度假,這可能也是因為他們不想失去不可返還的押金。Marler說,真正來到這裡的遊客都玩得挺開心的。但是,總的來看,2010年的夏季不怎麼景氣。
戴斯丁的旁邊有一個叫做奧卡魯沙(Okaloosa)的島嶼,島上的一位當地居民Toni Richardson說,她去的那家指甲店現在“奄奄一息”了,店主幾乎抓狂了,因為她全靠遊客才能掙錢。
2006年8月,Richardson就搬到奧卡魯沙島來居住了。她注意到今年遊客人數顯著減少。他說,這個減少是“顯而易見,毫無疑問的。”雖然該地區海濱還零星有些焦油球,Richardson說社區會議上,大部分人的感覺是媒體“過於誇大其詞了。”
這個地區的商業希望明年夏天,人們的擔憂會逐漸煙消雲散,而遊客又會大批涌入了。
但是目前來看,他們更擔心的是他們怎樣得到賠償,而且他們也不太確定到底是誰讓遊客們遠離這裡的。
Marler坐在“後陽臺”餐館裏問道:“是該責怪BP造成了石油泄漏呢?還是該責怪媒體的報道呢?”
這項研究論文於7月15日刊登在英國魚類學會專業期刊「魚類生物學」。
何宣慶與紐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長Dr. Sparks、路易士安納大學魚類博物館館長Dr. Chakrabarty共同研究大西洋西岸特有的「副棘茄魚屬」物種。他們透過檢視5千多種標本後發現,過去被認為只有1種的「副棘茄魚」,其實應該有5種,而其中墨西哥灣即擁有2個新種「中間副棘茄魚」與「雙棘副棘茄魚」。
不過,目前墨西哥灣漏油影響範圍,剛好完全覆蓋其中1個新種「中間副棘茄魚」的棲地,造成這個物種很可能在被發現的同時,也會面臨滅絕的境況。同時,另外2個物種多數族群也集中在此區域,生存條件變得非常嚴峻。這個發現並立刻獲得科學界與歐美各大媒體的廣泛討論及報導。
目前墨西哥灣油污染的影響仍然持續,其深海噴發的原油可能已經充斥大部分水域。油污區域也是瀕危的大西洋黑鮪的繁殖區之一。學者更擔心,即使部分物種能夠倖存,仍要面對食物短缺(基礎生產力下降,食物網瓦解)以及幼苗在油污中無法存活等問題。
棘茄魚屬於鮟鱇魚的一類,主要棲息在淺海至深海4000公尺間的沙泥底質。屬於「不會游泳」的魚類,只能以體盤兩側的胸鰭跟下側的腹鰭在海底「行走」,因為體型又圓又扁,因此又被稱為「餅乾魚」。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邵廣昭研究員表示,2010年恰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這項研究發現及油源污染,也提醒世人對生態保育應該要投注更大的關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