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國際觀推廣讀書會!

這是一個實體的讀書會,由一群熱愛學習的台灣人組成。讀書會訴求趣味與知性兼具,
透過彼此的分享討論、異國美食品嚐以及各種參訪活動,提升彼此的國際視野。

我們的願景是:成為臺灣人認識這個世界不同面貌的窗口。

我們的使命是:透過這個平台,讓願意分享的朋友和渴望了解各國文化以及重要議題的朋友有互動的空間;
透過彼此的分享與交流,成為台灣向上提升、與國際接軌的一股正面力量。

讀書會每個月舉辦一至二次室內分享會,不定時異國美食聚餐與戶外參訪活動,地點在大臺北地區,如果你有興趣,歡迎來信報名共襄盛舉。

來信請寄到這裡,請簡單介紹你自己、如何稱呼你、你的聯絡電話、EMAIL,
你期望從這個讀書會得到什麼,以及你願意為這個讀書會做些什麼。

歡迎樂於分享的你加入一起學習!也歡迎你加入我們的FaceBook國際觀推廣讀書會社團

讀書會活動行事曆

Google Analytics

2009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為什麼要有碳交易?

朱敬一:為什麼要有碳交易?
作者:朱敬一  出處:Web Only 2009/12

接續京都議定書規範的哥本哈根會議,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種種跡象顯示,頗可能達成一些實質進展。人類近兩百多年來大規模的汙染排放,是最標準的「自我毀滅」行為。如今若能懸崖勒馬,努力減少碳排放,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減碳交易量 視邊際成本而定
但懸崖勒馬可是有方法、有技術的。京都議定書的精神就是要儘快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存量。要達到這個目的,就有兩個做法,其一是「減排」、其二是 「碳交易」。關於前者,似乎不需要多做解說;要減低二氧化碳量當然就得減少排放。但是為什麼要弄出個「碳交易」的名堂,恐怕就不是一般人所瞭解的。一位高 中生問我:這麼令人嫌惡的壞東西(二氧化碳),為什麼還要交易來交易去呢?
假設有甲、乙兩個工業國家,每年GDP均相同、二氧化碳排放也相同。如果京都議定書依照GDP等指標要求甲、乙兩國五年各減排二氧化碳五萬噸,合起來兩國就減排十萬噸。但由於兩國減碳的邊際成本不同,甲乙同幅度減碳的努力,其付出的代價就大不相同。
減低排碳量 研發減汙特效藥
例如,若甲國排碳大都出自牲口的生理排氣,而乙國大都出自汽車廢氣,則甲國減排幾乎就得少養牛羊豬,沒有其他選擇,經濟成本極大;而乙國減排則可靠改搭大眾運輸、鼓勵省油引擎、提高油價等方式達成,經濟成本較低。

此時,若甲向乙購買一萬噸的碳排放權,則甲減排四萬噸,不足的一萬噸由乙國增加減排至六萬噸補足,兩國合起來還是十萬噸。由於乙國減碳成本較甲國 低,故甲國願意以較高的價格向乙國購買這碳權。因此,碳交易可以促使減碳成本低的國家多減些,減排成本高的國家少減些,總量不變但皆大歡喜。

碳交易除了前述誘使甲、乙兩國有效率挪移排放之外,更有積極正面的刺激研發效果。如果科學家預知減碳量將來「可以賣錢」,則他們就會有更大的動機, 做各種減碳努力的研究展。有人積極研發節能車、有人探索燃煤碳吸存、也有人在再生能源方面有所突破。因此,容許汙染權買賣,正是刺激減低汙染排放研發的 特效藥。簡言之,資本主義建設所產生的碳危害,還是得在資本主義邏輯中解決。
鼓勵研發 政府須擬制度誘因
唯一要注意的是,全世界的二氧化碳額度,大都是以「國家」為核定單位,而國家必須要將總體額度與民間誘因結合,才能有效刺激出節能減碳的研發成果。 立法院上個會期通過的再生能源條例,只是其中之一例。其他的減排努力要如何賦予制度誘因,還值得政府大力推廣。例如,科技基本法中對於有產值的研發本來就 有鼓勵的辦法,但是這產值與碳交易價格之間的銜接問題,似乎還有釐清的空間。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原文刊登於20091214聯合報)

1 則留言: